8月26日,荣西社区搞了一场热闹的活动,名字叫“动手玩转物理 让科学触手可及”。这不是枯燥的课堂,而是一个让小孩和家长一起动手做实验、玩科学的亲子派对。社区想让孩子们觉得物理不只是课本里的公式,而是生活中能摸得着、看得见的乐趣。
活动的主角是社区团青小组的黄佳璐,一个年轻又活泼的讲师。她一上来就没讲那些让人犯困的理论,而是从大家熟悉的生活聊起。你知道为什么牛顿摆的小球能一直摆来摆去吗?风车转起来怎么就能让灯泡亮?这些问题一抛出来,现场的小孩眼睛都亮了,举手抢着问,气氛一下就热了起来。
接下来就是重头戏——手工时间。孩子们和家长分成小组,在大学生志愿者和团青小组的指导下,开始组装牛顿摆和风力发电机。牛顿摆需要搭支架、挂钢球,风力发电机得装扇叶和底座,听起来简单,但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。有的小孩发现钢球挂得不平衡,摆一下就停了;有的扇叶转得磕磕绊绊,急得直抓头。
志愿者们可没闲着,他们耐心地教每一步怎么做。家长们也不只是旁观,而是和孩子一起调试零件,遇到问题就一起想办法。比如,有个小组的钢球老是摆不齐,大家围着讨论,最后发现是绳子长短没调好,调整一下就成功了。现场笑声不断,家长和孩子配合得像在玩一场团队游戏。
手工做完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作品。有的小孩举着牛顿摆,兴冲冲地让小球撞来撞去,嘴里喊着“看,它停不下来!”还有的小朋友拿着风力发电机,对着风扇吹,扇叶一转,小灯泡亮起来,笑得合不拢嘴。那一刻,孩子们不只是在玩,而是在亲手感受科学的魔法。
这场活动不只是让孩子们学到知识。数据上说,近20组家庭参加了活动,差不多40多人一起动手动脑。更重要的是,家长和孩子在合作中拉近了距离。平时忙着上班的爸妈,这次陪着孩子一起琢磨、一起笑,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起玩玩具的时光。
社区团青小组和大学生志愿者也功不可没。他们不只教技术,还带着满满的热情。黄佳璐用简单的话把复杂的物理讲得像讲故事,志愿者们跑前跑后,帮着调试零件,哄着小孩,整个活动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。社区还说,这种活动以后会越来越多,想让孩子们把社区当“科学乐园”。
这场活动其实还有个小秘密:它让物理变得不那么“高冷”。牛顿摆的动量守恒,风力发电机的能量转化,这些听起来复杂的东西,其实就在我们身边。比如,你推秋千的时候,秋千为什么能荡那么久?这就是动量守恒在起作用。风车转起来能发电,道理和家里风扇一个样。孩子们通过动手,明白了这些原理不是死记硬背,而是能玩出来的。
社区的努力也没白费。硚口区科协的数据显示,类似科普活动去年吸引了上千名青少年参加,今年还在增加。荣西社区想通过这些活动,让孩子们从小就对科学好奇,觉得探索世界是件有趣的事。未来,他们还计划推出更多好玩的活动,比如化学小实验、机器人制作,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喜欢的科学“玩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