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当“人形立牌”用完就扔?曾凡博的NBA梦,不该是场生意

发布时间:2025-10-31 内容来源:宝威体育

曾凡博坐在替补席最边上,毛巾攥在手里,没擦汗,也没说话。看台上两万人高喊他的名字,他却连热身服都没脱。这不是电影桥段,而是不久前中国赛的真实一幕。很多人说他“没实力”,可事实真是这样吗?还是说,他从一开始就没被当成真正的球员?

事情得从头说起。中国赛第一场,曾凡博在第二节末段被派上场。球迷们激动坏了——不少人花上万元买票,就是冲着他来的。可接下来的10分钟,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“走过场”。刚上场不到一分钟,他就被对手轻松造犯规;进攻端更是尴尬,队友宁愿自己强打到出界,也不愿把球传给空位的他。整场下来,数据栏干干净净,除了3次犯规和1次抢断,什么都没有。

更让人心里发堵的是,那其实是他腰伤初愈后的第一场高强度比赛。能站上场已经不容易,更别说立刻打出状态。可教练赛后只轻飘飘地说了句“他在努力做正确的事”,听起来像安慰,实则连一句肯定都懒得给。

entit, 万元买票

到了第二场,情况更糟。比赛最后三分钟,比分胶着,全场球迷齐声高喊“曾凡博”,镜头一次次对准他,可教练连看都没看他一眼。终场哨响,他依然坐在板凳末端,发带都没动过。退场时,甚至有观众喊“退钱”——不是因为比赛不好看,而是因为期待落了空。

有人怪他“没抓住机会”,可机会在哪?队友不传球,教练不信任,连上场时间都是被硬塞出来的。更讽刺的是,那场比赛篮网轮换了15人,连刚签的边缘球员都打了8分钟,唯独他被彻底晾在一边。这不是能力问题,是态度问题。

曾凡博的N

而最让人不舒服的,是整件事背后的算计。中国赛刚结束,篮网立刻宣布裁员,曾凡博的名字赫然在列。与此同时,他们补进了其他球员。说白了,带他来中国,根本不是为了考察,而是为了“撑场面”——有中国球员在,门票好卖,名人好请,钱好赚。等热闹散了,人也就没用了。

坚持, 终场哨响

有人拿他和杨瀚森比,说“人家能打是因为实力强”。可合同性质完全不同:一个是首轮保障,一个是随时可裁的短期协议。这就像拿正式员工和临时工比绩效,公平吗?

我尽力了

其实,曾凡博已经做得够多了。腰伤刚恢复就咬牙训练,赛后从不抱怨,被裁后还说“我尽力了”。这种踏实和坚持,在如今浮躁的环境里反而显得珍贵。可惜,他遇到的不是一支愿意给他时间的球队,而是一个只想用他名字换流量的生意场。

与此同时

篮网或许觉得,一个边缘球员,走了就走了,没人会在意。但他们低估了中国球迷的感受。大家愿意掏钱、呐喊、期待,是因为真心希望看到本土球员在更高舞台发光,而不是被当成吸引眼球的道具。

分钟, 中国赛第一, 的道具

说到底,曾凡博的NBA之旅虽然短暂,却照出了某些球队的功利与冷漠。他没输,输的是那些把体育当生意、把球员当工具的人。NBA不是终点,CBA同样能成就梦想。带着这段经历回去,他反而更清楚自己要什么。